時間:2017-09-19 10:56來源:藍天飛行翻譯公司 作者:民航翻譯 點擊:次
. 要謹慎減小推力 . 使用最合適的跑道 . 考慮使用推薦的襟翼設定 . 考慮增大進近速度 . 權衡使用自動飛行系統(tǒng) 6.4.4 遵循標準操作技術 為了有效幫助機組及早識別風切變,標準操作技術涵蓋部分推薦內容,基于兩部分:機組意識和機組配合。 在大多數起飛風切變的事故中,飛行員為了保持速度而減小俯仰,低于保持平飛所需姿態(tài),甚至在飛機已經損失高度的情況下。這表明機組缺乏飛行軌跡的意識。在模擬機訓練當中也存在這種現象。飛行軌跡控制和高度損失兩方面在傳統(tǒng)訓練和日常飛行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。飛行軌跡的控制對于風切變的改出至關重要。對于改出風切變,控制俯仰保持飛行軌跡是最重要的,而非保持空速。 標準操作技術主要強調低高度時的飛行軌跡和俯仰姿態(tài)控制。遵循標準操作技術既提高了機組日常處置能力,也強化了風切變的應對能力。在起飛及進近著陸階段,機組意識及機組配合對于識別風切變至關重要,尤其是在夜間或者是邊緣天氣條件下。 a)機組意識 機組應對任何狀態(tài)變化保持警惕,風切變隨時形成,也會迅速消散。風切變的突發(fā)性是最危險的。 機組應密切監(jiān)控垂直軌跡,能夠及時識別由風切變導致的偏差。起飛時,應監(jiān)控姿態(tài)、爬升率和增速情況。進近時,應監(jiān)控速度、姿態(tài)、下降率和推力設置。通過對這些參數的監(jiān)控能及時識別低于正常飛行軌跡的情況。 在起飛和進近階段,應警惕空速的波動,這可能是風切變的先兆。在起飛或復飛階段,如果空速低于目標速度或增速過緩,桿力與正常情況明顯不同。飛行指引的指令需結合垂直軌跡交叉檢查。 起飛階段,處于低高度時(低于300米(1000英尺)),應關注正常的爬升姿態(tài),不過分強調速度的控制。掌握全發(fā)(All-engine)時的初始爬升姿態(tài),使用正常的抬輪速率至此姿態(tài)。當速度降低時,謹慎為獲取速度而減小姿態(tài),尤其在不能安全越障的情況下。 進近階段,空速突然增加時,避免過度減小推力或改變配平(例如微下擊暴流的情形)。密切監(jiān)控垂直軌跡參數(升降速度表、高度表以及下滑道偏差)。此外,對比地速與空速,可獲得及時識別風切變的信息。有潛在風切變時,應不晚于1000英尺AGL建立穩(wěn)定進近。 進近階段,高強度工作負荷(尤其是在邊緣天氣條件下),很容易使機組忽略某些儀表指示,而不能盡早識別飛行軌跡的偏移。推力的改變掩蓋了速度減小的趨勢。 如果飛行參數超出以下范圍,機組應做好執(zhí)行改出程序的準備: 起飛/進近階段 . 指示空速 ±15節(jié) . 垂直升降率 ±500 英尺/分鐘 . 俯仰姿態(tài) ±5° 進近階段 . 下滑道指示偏差 ±1個點 . 較長時間推力不正常 以上數據僅供參考,不做為準確的標準。在某些特定情況下,如果飛機狀態(tài)發(fā)生較大變化,可以在超出上述標準前執(zhí)行改出程序。也可能存在其他情況,比如由已知的風造成短暫偏離正常參數(尤其是空速),不表示存在重大危險。應評估、判斷,做出安全決定。 b)機組配合 PF應該將注意力放在操縱飛機上。遭遇風切變時,應立即對喊話做出正確反應。 PM應監(jiān)控空速、升降率、高度、俯仰姿態(tài)、下滑道偏離以及推力參數。如果發(fā)現與正常參數存在任何重大偏差,應立刻用簡明易懂的標準喊話報出,以確保及時識別不正常情況。 比如:“下降率1200---速度115,減小---低于下滑道一個點。” 標準操作技術總結 起飛階段: . 熟知正常姿態(tài)、爬升率、增速情況 . 熟知所有發(fā)動機工作時的初始爬升姿態(tài) . 使用正常速率抬輪 . 交叉檢查飛行指引 . 謹慎減小俯仰姿態(tài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