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4-11-15 12:24來源:CAAC 作者:直升機翻譯 點擊:次
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.0.124 or greater is installed. 7 凈空道的長度、 地面縱剖面圖; 8 目視助航設備, 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、 接地和離地區(qū)、 直升機地面滑行道、 空中滑行道以及機坪的標志和燈光; 9 通信導航監(jiān)視設施, 如 ILS 的航向臺和下滑臺或 MLS 的方位和高度天線, 至接地和離地區(qū)或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端部的距離 (精確至米); 10 氣象觀測設施。 3. 3. 2 直升機場需要通報的資料通常應包括以下內(nèi)容: 1 接地和離地區(qū)和/ 或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每個入口的幾何中心的地理坐標, 用經(jīng)、 緯度表示, 精確至百分之一秒; 2 直升機地面滑行道和空中滑行道有關(guān)中線點的地理坐標, 用經(jīng)、 緯度表示, 精確至百分之一秒; 3 每個直升機機位的地理坐標, 用經(jīng)、 緯度表示, 精確至百分之一秒; 4 直升機場內(nèi)及附近障礙物的地理坐標, 用經(jīng)、 緯度表示, 精確至十分之一秒; 5 直升機場內(nèi)及附近障礙物的頂端標高、 類型、 標志和燈光。 3. 4 直升機場公布距離 3. 4. 1 設有跑道型 FATO 的直升機場應公布下列距離 (精確至米): 1 可用起飛距離 ( TODAH ); 2 可用中斷起飛距離 ( RTODAH ); 3 可用著陸距離 ( LDAH )。 4 物理特性 4. 1 表面直升機場 4. 1. 1一般規(guī)定 1 在同一時間內(nèi)一個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內(nèi)只允許一架直升機運行。 2 直升機需要在相鄰兩個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內(nèi)同時運行時, 兩個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之間間距的確定需考慮旋翼下洗流、空域等影響, 并確保每個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的飛行航徑不重疊。 4. 1. 2 最終進近和起飛區(qū) ( FATO ) 表面直升機場應至少設置一個 FATO , 并應符合下列要求: 1 供以 1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時, FATO 的大小應按直升機飛行手冊中的規(guī)定確定,在沒有規(guī)定寬度時, 其寬度不得小于 1.0 D ; 供以 2 級、 3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時, FATO 的尺寸和形狀應能包含一個圓, 當直升機最大起飛質(zhì)量大于 3 175 kg 時, 圓的直徑不得小于 1.0 D , 當直升機最大起飛質(zhì)量等于或小于 3 175 kg 時, 圓的直徑不宜小于 1.0 D , 不得小于0.83 D。 上述 D應采用預計使用該直升機場的直升機中的最大值。在確定FATO 尺寸時, 還需要考慮諸如標高、 溫度等當?shù)貤l件。 2 FATO 任何方向的總坡度不得超過 3% 。 任何部分的局部坡度, 供以1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時,不得超過5% ; 供以 2級、3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時,不得超過7% 。 3 FATO 的表面應符合下列要求: 1) 能抵抗直升機旋翼下洗流 (下吹氣流) 的作用; 2) 沒有障礙物以及沒有對直升機起飛或著陸可能產(chǎn)生不利影響的不平整現(xiàn)象; 3) 供以 1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時, 具有承受其中斷起飛的承載能力; 4) 供以 2 級、 3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、當TLOF 位于 FATO 之內(nèi)時, 位于 TLOF 四周的部分, 應能承受直升機靜荷載; 5) 宜能提供地面效應。 4 FATO 所處位置宜最大程度減少可能對直升機運行造成不利的周圍環(huán)境 (包括湍流) 的影響。 4. 1. 3凈空道 如直升機場準備供以 1 級性能運行的直升機使用時,需要考慮直升機凈空道。當設置凈空 民用直升機場飛行場地技術(shù)標準 道時, 凈空道應位于 FATO 的末端之外。 凈空道的寬度不宜小于相應安全區(qū)的邊長。凈空道的地面不宜高于以 FATO 邊線為底邊的、升坡為3% 的平面。 位于凈空道上可能對空中直升機造成危險的物體,應予以清除。 4. 1. 4 接地和離地區(qū) ( TLOF ) 表面直升機場應至少設置一個 TLOF 。 TLOF 應位于 FATO 之內(nèi)或位于直升機機位上。 除跑道型 FATO外, 一個FATO 內(nèi)僅可設置一個 TLOF 。 TLOF 并應符合下列要求: 1 TLOF 應能包含一個直徑至少為 0.83 D 的圓。 2 TLOF 應有不小于 0.5% 的坡度, 以防止表面積水, 但任何方向的坡度不得超過 2%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