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7-11-28 23:22來源:中國日報網(wǎng)雙語新聞 作者:航空翻譯 點擊:次
![]() 楊絳先生翻譯二三事 - 1 - 慢工出細活 1970年7月,楊絳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同事們,被下放到河南“五七”干校改造。 繁重的勞動之余,幾位年輕人聊起翻譯,互相詢問一天能譯多少字,一般回答都是2000字左右。這時,楊絳只在旁邊聽也不說話。 同事葉廷芳好奇地問:“您一天能翻譯多少字?”楊絳可是社科院外國研究所的前輩,她的學識讓葉廷芳等年輕人羨慕不已,大伙兒都期待著她3000-4000字的回答。 楊絳認真地說:“我想平均起來每天也不過500字左右吧。”聽后,葉廷芳和同事們紛紛表示不相信。 楊絳補充說:“我翻譯其實是很慢的,我首先要把每段話的原意弄清楚,然后把每個原文句子統(tǒng)統(tǒng)拆散,再按照我們漢語的語言習慣重新組織句子,把整段話的原意表達出來。” - 2 - 虛心求教,共同進步 上世紀50年代,楊絳翻譯了法文小說《吉爾·布拉斯》,請錢鍾書校閱初稿。 錢鍾書在稿紙上打滿杠杠,完全不留情面,打得妻子心疼。他對妻子說,打杠之處是我不懂。他善意指出了譯稿的不足,楊絳立刻意識到,自己沒有把原文譯過來,故而像錢鍾書這樣的學問大家也稱不懂。 她一改邊讀邊譯的做法。推翻初稿,將原著細讀一遍再譯,得到錢鍾書肯定,果然摸索到了一個較高的翻譯水平。 - 3 - |
上一篇:“落拓棗”與翻譯人生的甘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