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1-04-05 10:12來源:藍天飛行翻譯 作者:航空 點擊:次
旋翼傾斜,造成升力的作用力軸線傾斜,由于作用力軸線不再通過重心,造成扭轉(zhuǎn)力矩,使飛機向旋翼傾斜方向滾轉(zhuǎn),直到作用力軸線重又通過重心,恢復平衡 周期距控制不僅用來控制行進方向,還用來控制滾轉(zhuǎn)姿態(tài)。正常飛行時,旋翼的升力軸線必定通過飛機的重心,不然飛機要發(fā)生滾轉(zhuǎn)。周期距控制使旋翼傾斜的同時,升力軸線同時傾斜,偏離直升機的重心,造成滾轉(zhuǎn)力矩。飛機發(fā)生滾轉(zhuǎn)之后,飛行員的控制逐漸回中(否則就一直滾轉(zhuǎn)下去了),重心位置移動,升力軸線重又通過重心,恢復平衡,盡管這時飛機可能是歪著或前傾、后仰的。事實上,為了在中速巡航時機身保持水平,以減小平飛阻力,直升機的重心通常都在旋翼圓心稍后的地方,這樣旋翼可以自然向前傾斜一定的角度,而機身依然保持水平。但為了達到最大速度,機身應該前傾,也就是壓低機頭,這樣好最大限度地發(fā)揮發(fā)動機功率,而不至于產(chǎn)生不必要的升力,本意要向前飛得快,結果速度沒有上去多少,反而越飛越高了。同樣道理,從空中急降時,用周期距控制使機頭高高仰起,旋翼后傾,既利用增加的機身迎風面積造成的阻力減速,又利用主旋翼向前的推力分量做反推力剎車,可以極快地減速、著陸,減少在敵人火力下的暴露時間。周期距控制也使直升機的側飛、倒飛成為可能,既強化了懸停中對側風的補償能力,又極大地增強了對常規(guī)固定翼飛機來說匪夷所思的非常規(guī)機動性能。 直升機異乎尋常的起落性能提供了無數(shù)可能性,也帶來無數(shù)的問題,其中一個就是翻滾問題。在側風中垂直著陸時,機身在周期距控制下向迎風方向傾斜以保持平衡,這和側風中騎自行車要歪著身子是一樣道理。在懸停過程中,機身橫滾的支點還是在重心,但一側機輪首先接地時,機輪就變成支點,這時如果控制不當,就會“別住腳”,向外側翻滾,造成事故。為了恢復水平,如果升力軸線在著地機輪的內(nèi)側,應該降低總距(減油門),用重力使機身正確落地;如果升力軸線在著地機輪外側,那就應該增加總距(加油門),用升力來恢復水平姿態(tài)。用錯了,就會發(fā)生翻滾事故。沒有側風但是在起伏的艦船甲板上著陸,也有同樣的問題。反過來的問題是在斜坡上起飛。飛行員必須小心地尋找旋翼水平的姿態(tài),先將一側機輪離地,機身達到水平狀態(tài),再增加升力,使另一側機輪離地,達到升空。如果動作過急,在升力軸線還沒有垂直時就匆忙離地,即使后離地的機輪沒有拖地以造成不利滾動力矩,支點從后離地的機輪瞬時轉(zhuǎn)移到機身重心所造成的劇烈擺動,可能使飛機失控。由于側風和地面亂流的影響,旋翼水平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姿態(tài),必須對側風和亂流進行補償,所以直升機在復雜條件下的起落需要相當?shù)募记伞?br /> 側風下垂直著陸,要防止支點突然轉(zhuǎn)移到外側機輪而引起翻滾的問題 / 斜坡上起飛,要注意不能太猛,否則重心突然從后離地的機輪向重心轉(zhuǎn)移,會造成突然而劇烈的擺動,危害飛行安全 旋翼是圓周運動,由于半徑的關系,翼尖處線速度已經(jīng)接近音速時,圓心處線速度為零!所以旋翼靠近圓周的地方產(chǎn)生最大的升力,而靠近圓心的地方只產(chǎn)生微不足道的升力。槳葉向前劃行時,槳葉和空氣的相對速度高于旋轉(zhuǎn)本身所帶來的線速度;反之,槳葉向后劃行時,槳葉和空氣的相對速度就低于旋轉(zhuǎn)本身所帶來的線速度,這樣,旋翼兩側產(chǎn)生的升力還不均勻,不做任何補償?shù)脑,升力差可以達到 5:1。這個周期性的升力變化不僅使機身向一側傾斜,而且每片槳葉在圓周中不同方位產(chǎn)生不同的升力和阻力,周期性地對槳葉產(chǎn)生強烈的扭曲,既大大加速材料的疲勞,又引起很大的振動。所以旋翼的氣動設計可以比高性能固定翼飛機的機翼設計更為復雜。 直升機以 130 公里/小時前行,主旋翼翼尖線速度 420 公里/小時,槳葉在不同位置和氣流的相對速度是不同的,產(chǎn)生的升力也不同 / 固定槳葉的升力分布,等高線是與半翼展處產(chǎn)生的升力的比值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