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1-08-24 00:09來源: 作者:航空 點擊:次
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(NATO)北大西洋公約組織→北約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(EEC)歐洲經(jīng)濟共同體→歐共體 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(CD—ROM)致密盤只讀存儲器→光驅(qū) 這種“對等譯法”遵循翻譯的對等、對應原則,簡潔明了,順應陸空對話的簡潔性和飛行口譯的時效性要求,應在飛行英語縮略語漢譯研究中大大推廣。根據(jù)具體情況,在航空飛行翻譯領域可采用以下思路: •使用業(yè)內(nèi)原已存在的固定對應譯語: EHSI:Electric Horizontal Situation Indicator電子水平方位指示器→航向表 GPU:Ground Power Unit地面電源裝置→電源車 ATIS: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自動終端信息服務→通播 ILS: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儀表著陸系統(tǒng)→盲降 •減修飾詞,留中心詞,根據(jù)漢語習慣減譯,刪繁就簡抓關鍵: INS: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慣性導航系統(tǒng)→慣導 ATC:Air Traffic Control空中交通管制→空管 STAR:Standard Terminal Arrival Route標準終端進場航線→進場航線 •將縮略語還原成原文,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,再造適當?shù)、等值匹配的、不會造成誤解的漢語縮略詞,如: ULD:Unit Loading Devices單元裝載設備→集裝器 OM:Outer Marker外指點標→遠臺 VASIS: Visual Approach Slope Indicating System 目視進近坡度指示系統(tǒng)→梯度燈 4 結(jié)語 截止到2004年底,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僅擁有民航運輸機754架,不及美國大中型運輸機的1/10(不包括美國的21萬架通用航空飛機)。業(yè)內(nèi)權威機構預測,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飛機3000架。飛行培訓及飛行翻譯工作不言而喻。趨簡性是自然語言也是民航術語的必然趨勢,是飛行用語的重要特性。為此,英語縮略語漢譯應突出趨簡原則和等效原則,應根據(jù)縮略語音節(jié)長短、使用頻率、受眾熟悉程度等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。當詞語存在音譯、意譯等多種選擇時,應分析擇優(yōu)、取長補短。無論借用、意譯、或是兩種以上翻譯方法的糅合,均為滿足等效傳遞信息的語用目的,便于受眾接受與使用。而對于業(yè)內(nèi)已有固有的對譯術語或縮略語則要加強知識儲備,不可現(xiàn)場生造。 期望本文能引起業(yè)內(nèi)專家和翻譯工作者對這一領域的重視,從而能在全球經(jīng)濟文化一體化、在民航運營發(fā)展國際化過程中創(chuàng)造出更多符合民航運營實況、利于促進航空安全、令人叫絕的術語(含縮略語)譯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