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3-06-20 16:38來源:中國航空網(wǎng) 作者:航空
普林斯頓大學經(jīng)濟系教授馬庫斯·布倫納梅爾(Markus K.Brunnermeier)在《韌性社會》中提出了“疤痕效應”概念,形象地解釋了疫情后人們的心態(tài),同時也提出了討論——后疫情時代到底是什么樣子的?疫后會不會一切都恢復如常?因為“疤痕效應”的存在,很多事也許并不會如預想的快速恢復如常,而是需要一個療愈的過程。 療愈身心有很多簡單的方法,比如“面朝大海”抑或“仰望星空”,遠方總是有治愈的力量。 一部分人亟需詩與遠方來沖刷掉心頭的蒙塵,年初就在心愿清單填上了“旅行”二字,那是一種與世界久違了的、急于相見的沖動。這些心愿,在今年的春節(jié)和五一長假一一實現(xiàn)。人們急切想要走出來,見一下山海爛漫,在旅行中去獲得某種“內(nèi)在需要”。 經(jīng)歷了幾十年的發(fā)展,旅行之于國人也早已經(jīng)從當初的“見世面”轉(zhuǎn)向了如今的“內(nèi)在需要”,而這一次,旅行似乎也在為人們恢復內(nèi)在的元氣提供著力量。 01.我是一條魚 私藏一片海 過去三年里,這樣的一幅畫面也許曾屢次出現(xiàn)在人們的美夢之中:海浪和沙灘爭奪著海岸線,風的熱浪與水的激流輪番撫慰著身體…… 夢中的想象可能完全出于一種偶然,一時興起。但或許,大海就是有這種難以言說的魅力。一座島,一片沙灘,甚至是飛鳥的驚鴻一瞥,就會觸發(fā)人們想要去看海的念頭。這念頭在內(nèi)心里蠢蠢欲動,仿佛一粒種子,迫不及待要破土,發(fā)出新鮮的嫩芽來。
你的夢里,是否也藏著一片海灘? 對于大海的浮想聯(lián)翩,也可以從那些紅遍大江南北的歌謠中聽到:“陽光、沙灘、海浪、仙人掌,還有一位老船長”“如果大海能夠喚回曾經(jīng)的愛,就讓我用一生等待”“夜夜陪著你的海,心情又如何,灰色是不想說,藍色是憂郁”……人們關(guān)于大海的浪漫想象,一直延綿不斷。 不少科學家猜測人類與海洋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基因聯(lián)系,可能是因為人類的祖先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曾經(jīng)生活在水中,或者是因為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受到了水生環(huán)境的影響,于是人們一見到海,古老的“底層DNA”就動了。 這些猜測和研究可以為人們喜歡大海和海島提供一些科學依據(jù),但不能完全解釋為什么人們喜歡這些地方?茖W地說,人類對大海和海島的偏愛可能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的綜合結(jié)果。
人們對大海的偏愛,有著進化心理學的深層動因 大海使人們感到震撼,這一定是理由之一。 一直以來,所謂猛烈和宏偉,深刻感人和神秘,一定包括太空景觀、大海、喜馬拉雅山、隕石坑和貝多芬的《命運》。英國美學家愛德蒙·伯克認為,通常人們不喜歡被貶低,討厭“我很渺小”的感覺;而仰視高山或俯瞰無邊無際的大海時,會體驗到渺小的好處,遺忘瑣事煩惱,體驗到崇高。 每當人們見過“大”,就更容易放過“小”。大海是如此復雜幽深,又是如此強悍有力。面對它,那些瑣細的煩惱,不足為外人道的心事,不過是這浪流中一朵細小的水花。 然而誰又能說,大海中細小而微不足道的浪花映照出的,不是時代背景的斑駁光影呢?關(guān)于人生和精神世界,滌蕩與思考,修復與重建……
大海的遼闊,深深吸引著我們 在海灘上,人們可以重返原始,放肆奔跑——這讓人覺得自由。 如果撥回歷史的時鐘,那么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海灘文化更像是人類的一項“現(xiàn)代發(fā)明”。它有點特立獨行,既不同于田園生活,也不同于繁華的都市;換句話說,它既不是農(nóng)業(yè)時代的,也不是常規(guī)的工業(yè)生活風格,它是真正屬于大自然的,可以與陽光和海水“零距離”地接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