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5-12-10 09:08來源:中國航空網 作者:瞿磊
|
清晨6點多,天漸漸破曉,淡青色的天空鑲嵌著幾顆殘星,大地朦朦朧朧的,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輕紗。一縷陽光破開那如濃稠的墨硯的夜色,此時的天際,已微露出蛋白,云彩都趕集似的聚集在天邊,像是漫了雪,顯出淡淡的紅色,清晨的天空里沁著微微的芳馨,露水滌盡了一切的塵污,連帶著把機場特有的清香也在這濡濕中渲染開了,隨著風兒飄溢。這一切都讓人不由深深地沉醉,城市也已經準備好了迎接那白日的喧囂。 “CCA××,地面風250°,3m/s,可以落地,跑道06號。” “CES××,右轉盤旋等待,保持高度1200米。” “喂,喂,喂……”杭州機場高聳的塔臺上早已燈火通明,人聲嘈雜,仿佛在經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。一個班組的塔臺管制員在領班的指揮下在各自的崗位上值守著,他們之間雖然沒有過多的交流,彼此間心領神會明白此時此刻的重要,感受到周圍肅穆而緊張的氣氛。他們都在心中默默祈禱著什么,但是突然間的一個電話讓他們…… 自從我2008年進入崗位,從一個懵懂的大學生到一名見習管制員,見識到了“真槍實彈”的指揮管制,除了那高于理論之上的實際應用,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任和協(xié)同。從小,我就很喜歡叔本華的一句話“單個的人是軟弱無力的,就像漂流的魯濱遜一樣,只有同別人在一起,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(yè)”,但真正讓我理解這句話的卻是在進入單位的第一個年頭。除了在日常工作中一個班組的默契,彼此間的心領神會,最震撼我的還是那一幕幕特情下的協(xié)同配合,仿佛整個班組在彼時攥緊成一個鐵拳,來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。在那時候,我就在心里默默告誡自己,一定要盡快融入到共同進退的班組里。在我順利放單進入班組的那一刻,我心情難以平靜,我知道將來可能要面對的是重重考驗。經過幾年的成長,我明白了班組的文化,更明白了團結才是力量。 我的班組由兩名經驗豐富的“老”管制員帶隊——孫主任和董大哥。他們處事冷靜、果敢,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在什么位置放什么樣的“兵”。知人善用不光是領袖所需要的能力,也正是塔臺管制領班要求的素質之一。在班組里同樣有幾名成熟管制員,他們正值而立之年,既有年輕人的工作激情也有老同志的成穩(wěn),在整個組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。年輕管制員,同樣在工作崗位上出著自己的一份力,在需要的時候也能派上用處。在班組的學習生活中,我漸漸地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中,喜歡這里的氛圍,在一次又一次的特情中,在成熟管制員的幫帶下,慢慢成長。在那天,我們班組在面對航空器起落架主輪爆胎,航班量大幅度增加流控又極其嚴重的不利局面下,沉著應對,這是我工作以來最難忘的一次團結的遠航,這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…… 清晨5點多,大多數(shù)人仍在睡夢中,通宵運行的塔臺上處于單跑道運行,但空氣中已經彌漫出絲絲的緊張,讓人沒有半點睡意。清晨05:46分,某航班執(zhí)行杭州至昆明任務,機長報告塔臺懷疑起飛滑跑過程中輪胎受到異物影響產生了顛簸,可能扎胎。管制員立即指揮空中航班中止進近,安排場務隊檢查跑道后發(fā)現(xiàn)07號跑道有大量的輪胎碎片,分局管制員馬上將該情況通報機組和相關部門。收到跑道上檢查出輪胎碎片的消息后,06:30分機長決定返回杭州機場。身在管制大廳里的管制員同樣處于高度的緊張之中,眼睛不眨地緊盯著屏幕,口中不停地發(fā)著指令,手下不停地在寫著進程單,燒開的水已經叫了好一會兒了,此刻卻沒有人注意到那刺耳的聲音,很多人已經幾個小時沒喝水了,但此刻好像他們早已沒有了喝水的欲望,沒有人挪動他們身下的座椅。進近管制員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,向相鄰部門,軍方等相鄰管制單位進行信息通報。由于超重鑒于安全考慮,發(fā)生特情的航空器進行低空盤旋耗油,進近同時指揮多架進港航班進行避讓。 塔臺上也提前進入了“戰(zhàn)前動員”,原本還在守夜后小憩恢復中的管制員也早已經到達崗位,雙跑道也已經開啟,帶班主任安排好崗位,大家都戴好耳機站在崗位前,準備處置這突發(fā)特情,多年的配合讓大家心里不需要過多的交流都明白各自的崗位職責。航空公司的技術指導顧問已經到達塔臺上,了解情況后決定讓飛機先低空通場檢查下輪胎情況。 “CDC××,可以低空通場,拉升報告。”北塔臺管制員熟練得發(fā)著指令,聲音中傳達著平靜和穩(wěn)定。南跑道管制員配合著特情航班,指揮著其他航空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。故障航空器在五邊浮現(xiàn),由一個黑點越變越大,塔臺管制員目不轉睛地盯著,跑道外的機務同樣也密切注視著航班的輪胎。機長平穩(wěn)地操縱著飛機15米通場,然后緩慢拉升,又一次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。“叮鈴鈴——”塔臺急促的電話響起,機務通報航空器3號、4號主輪爆胎,輪胎受損情況嚴重,基本只剩下輪轂。瞬間,塔臺上氣氛變得緊張起來,比預想的還要惡劣。原本以為只是一起普通的扎胎,輪胎只剩輪轂意味著航空器落地以后左右兩側摩擦不等,飛機還有可能向右偏,操縱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(fā)生事故甚至造成機毀人亡的局面。塔臺帶班主任董大哥毫不猶豫地親自上崗指揮,塔臺主任協(xié)調著現(xiàn)場、進近和場務部門,安排應急救援到位。 考慮北跑道寬度寬,而且右胎破損易右偏,而北跑道右側是開闊地帶,一旦發(fā)生最壞情況右偏遠離停機坪,再加上天如人愿風向變化有利,帶班主任立刻協(xié)調進近,安排模式轉換,其他航班使用25號單跑道運行,24號跑道寬度寬單獨給特情航空器落地使用。南塔臺管制員指揮原本07號跑道起飛的航班利用跑道調頭滑行,一切的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運行著,航空公司領導也聯(lián)系機長給予技術指導,“應急救援已經到位,一切都會正常的。”塔臺指揮員波道里安慰機組,但大家心里面都清楚特情的危險。航空器經過兩次低空通場后確認3號和4號主輪爆胎,分局領導與該公司根據(jù)該機情況、跑道寬度以及天氣實況,決定讓航空器24號跑道落地,同時安排應急救援車輛單位到達救援前的戰(zhàn)斗位置,準備等待航空器落地跟隨。早上09:45分,機長決定返場落地,塔臺整個班組管制員嚴陣以待,心里也默默祈禱著平安。09:52分,航空器對準跑道,緩慢下降高度出現(xiàn)在人們的視線中,塔臺周圍的空氣仿佛凝固住了一般,悄無聲息,掉落一根針都可以聽得見。09:55分,航空器接地,結束沖程,最終以預先設計好的方案平穩(wěn)地停在了跑道上。消防、救護車輛立即駛入一擁而上,進行救護。塔臺上大家都長出了一口氣,不知有誰鼓了下掌,瞬時想起了一片鼓掌聲。在飛行員精湛技術的背后,是空管、救援、場務等各單位全面配合的通力結果。這時候,我想起了一個句話,“誰是最可愛的人?”我當時望著塔臺上面那些忙忙碌碌的背影,覺得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。事后,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,班組的管制員繼續(xù)投入到工作中,沒有半點的猶豫,也沒有時間去后怕。我們塔臺的孫主任一直到下午14:40分,才吃上泡面當午飯。有人問他怎么才吃啊,他笑了笑回答剛才忙的都不知道餓了。 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,但那的一幕幕始終在我的腦海里重現(xiàn)。在空中交通管制的隊伍里,班組是民航建設的基石,是最小的配合基數(shù)。班組是分局的細胞,是保障安全生產的基礎環(huán)節(jié),是開展工作的基層單位,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。沒有這些可愛的班組,就沒有安全的保障,沒有湛藍的藍天。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,相處在一起就要發(fā)揮集體的智慧,充分利用每個班組成員的長處進行優(yōu)勢互補,這樣工作起來才會得心應手。同樣班組、部門工作要圍繞空管大局的中心工作和發(fā)展規(guī)劃來抓,如果不顧全其它部門、班組的工作,片面追求局部利益,就會影響和制約單位的全局利益和發(fā)展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氣氛,讓青春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閃光。 |